說起拉夏貝爾 很多人應該都不陌生,尤其是女生 拉夏貝爾承載著自己的青春回憶
然而,11月24日
#拉夏貝爾被申請破產清算#的話題
登上熱搜第一
讓不少曾經買過該品牌產品的網友
當然,也包括小編
深感意外
昔日國產第一女裝品牌
近年來瘋狂閉店
全盛時期的拉夏貝爾,門店總數是ZARA、H&M等品牌的十幾倍,因零售網點眾多,拉夏貝爾還曾被稱為“能繞地球一圈”。
但小編在美團上搜索:位于地鐵東城廣場的門店已暫停營業。
作為曾經的國產第一女裝品牌,有著“中國版ZARA”之稱的拉夏貝爾曾經有過“高光時刻”。
其巔峰時期,在全國范圍內,門店數量達到9500家左右。
并且這近萬家門店,全部都是直營店,沒有一家加盟店,可見其實力。
面對日益激烈的快消服裝市場,
拉夏貝爾的產品創新不足,
顧客漸漸流失,
進而導致營業額的下降。
瘋狂的門店布局最終讓拉夏貝爾嘗到了苦頭。
此后,拉夏貝爾開啟了漫長的變革求生之路,關店、裁員、變賣資產、處理庫存。
僅總裁一職,一年內就換了五個人。
平均每天關閉門店數達到驚人的12家。
拉夏貝爾的境遇不是個例,無獨有偶,前段時間又有一個服裝巨頭倒下了。
根據天眼查顯示,上海艾格服飾有限公司已于去年被上海陸洲針織服飾有限公司申請破產重整。
1994年,艾格Stam成為最早一批進入中國市場的外國服裝品牌。相比之下,ZARA、H&M等品牌直到新世紀初才來到中國市場。
艾格進入中國市場之后一路順風順水,2012年艾格在中國的經營達到了頂峰,當時艾格在全國擁有近3500家門店。
艾格早期在中國市場大獲成功和其本土化經營策略密不可分。
但2012年之后,艾格在中國建立的壁壘開始被打破,在Zara和H&M等快時尚品牌的沖擊下,艾格曾自以為豪的中國市場份額漸漸被對手蠶食。
傳統服裝品牌的困境與突圍
近年來,陷入危機的服裝企業并非拉夏貝爾一家,包括ST貴人(旗下有“貴人鳥”品牌)、美邦服飾、達芙妮國際等品牌也常因經營困境登上熱搜,80后、90后青春記憶中的品牌都不行了嗎?
但與此同時,也有不少傳統服飾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反應迅速、轉型成功,乘著國潮崛起的東風,強化電商戰略和產品研發,利用品牌美譽度鞏固了一批忠粉。在近年的服裝市場中,包括安踏體育、李寧、特步國際運動品牌服裝企業,營收與利潤持續增長。另外,傳統服裝類品牌中,海瀾之家、森馬服飾、太平鳥等品牌仍保有其市場份額。
某種意義上,拉夏貝爾的退市并非完全因為市場環境。服裝品牌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并不完全與所屬的細分市場景氣度同步。
拉夏貝爾的困境是很多國產服裝品牌的縮影。
電商沖擊之下,有些品牌一蹶不振,消失在公眾視野中;
也有些品牌搭乘國潮之風成功逆襲,比如李寧、安踏。
從巔峰中消失,不一定代表隕落,
也可能是涅槃重生,化繭成蝶!
能夠考驗人生的有兩種狀態:
一是人生處于低谷,能否涅槃重生;
二是身處于高峰,能否懸崖勒馬。
在繁華之中依然使自身保持冷靜的狀態。
生活是人生的戰場,
而對手恰恰就是自己!